线上实盘配资平台 2024年中考第二轮考点精讲精练:文言文

发布日期:2024-09-07 02:26    点击次数:106

线上实盘配资平台 2024年中考第二轮考点精讲精练:文言文

文言文线上实盘配资平台

考点精讲

因为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于课外,所以除扎扎实实教好学好教材中的文言文外,学生还要多涉猎课外材料,多读多练。课外拓展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

首先可将教材中各篇文言文出处的作品整理好,以《初中生文言文阅读书目》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然后分学期安排阅读,如《论语》《山海经》《世说新语》《聊斋志异》《资治通鉴》《虞初新志》等等。

其次是利用好全省各地、全国各地历年中考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这些材料都是经过命题者精挑细选的,而且又配有高质量的原创试题,最适合阅读、训练。

再次是关注测试卷中各种文言材料的出处,由点到面,由一篇到整本地推荐阅读。

考点解读

一:选择合适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

①根据词性选择正确义项+内容+人物心理

②根据感情色彩选择正确义项+内容+情感态度

③联系文段选择正确义项+内容+人物心理

二:赏析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①实词

答题步骤: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2.代入到文中翻译句子

3.揣摩作者思想感情或人物情感态度

②虚词

答题步骤:1.解释含义并分析在句中的语气

2.翻译句子

3.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突破

1.阅读《书杨朴事》和课内链接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②人杨朴,能诗。及召对③,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④。’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⑤,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选自《东坡志林·书杨朴事》)

【注释】①东封还:封泰山归来。②杞:地名。③召对:召其应对诗歌。④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⑤坐作诗追赴诏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

【链接材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相与步于中庭(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及召对( ) 无以语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

(3).联系相关语境,推敲加点语言,赏析表达效果。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上大笑,放还山。

(4).《书杨朴事》和《记承天寺夜游》表现出苏轼相同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答案】(1). 共同,一同 于是,就 等到 代词,代指妻子儿女大哭这件事。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他)回头对妻子说:“你能不能学杨处士的妻子作诗送给我?”

(3).“亦”是也的意思,说明怀民与作者(苏轼)都没睡,暗示了两人心意相通、情趣相投。互为知己的感情。

“大笑”是神态描写,真宗大笑,因为真宗被杨朴机智幽默的回答所感染,不禁大笑,从而看出真宗爱惜人才,心胸宽广,不强人所难

(4).苏轼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贬官黄州,却仍能半夜因月色起行,相约好友散步赏月;《书杨朴事》中,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却还幽默地以故事安慰妻子。

【解析】

与此同时,该基金最新成交量为1.52亿份,最新成交额达7940.71万元,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成交额占比达13.70%。

(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一同在庭院里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②句意: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遂:于是,就。

③句意:等到皇上把他召来问话的时候。及:等到。

④句意:我没有话说。之:代词,代指妻子儿女大哭这件事。

(2).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句重点词有:但:只是;少:缺少;如:像;耳:罢了。

本句重点词有:顾:回头看;子:你;作:创作,写。

(3).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语句理解与赏析。先审题,注意题干要求,“联系相关语境”也就是上下文情节,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主要围绕情感主旨、人物形象等方面作答。

根据链接材料“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知,作者面对月景,兴趣盎然,所以没有睡觉,但是自己一人欣赏有些单调,于是去寻找张怀民。所以题干“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中的“亦”可见怀民也是因为这样的美景而为入睡,这个“亦”字写突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高雅。根据原文“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可知,宋真宗遍寻天下隐者,听别人说杨朴会作诗,而杨朴却说自己不会写诗,这样的回答可谓是欺君的罪,而皇上问他难道没有提前准备,杨朴以小妾的简陋诗词以答之,了解事情始末,可知题干“上大笑,放还山”中的“大笑”是宋真宗因杨朴的真诚回答而开怀大笑,并未怪罪他,从“放还山”也可看出宋真宗未怪罪杨朴,综合可得出宋真宗是一个开明的君主。

(4).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要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根据原文的注释“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可知苏轼写此文的时候遭遇贬谪,仕途不顺,人生失意,而根据文章“妻子送余出门,皆哭”也可以看出家人也因作者的贬谪而伤心难受,但根据文章“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可知苏轼面对妻子的大哭,幽默地安慰,也可反映出苏轼的心胸豁达,乐观看待人生的得失起伏。

根据链接材料“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苏轼被贬谪黄州,但是并未沉浸在仕途失意中,而是有闲情逸致赏月,“欣然”一词写出了作者的开心喜悦,与好友张怀民在庭院中赏月,为自己和怀民能赏到如此月景而自豪,也体现了苏轼的心胸豁达,乐观看待人生的得失起伏。

2.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④飞龙:指皇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提示:直,价值,价钱。)

【答案】

客人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解析】

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应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这是一个省略句:客许(把马卖给沈宣词),而(沈宣词)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重难点词语有:直:价值,价钱。许:答应)。遽:就。为……所:表被动。

3.古诗文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一时辈行推仰。后登进士第,为监察御史。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①,地又荒疠②,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③,一寓诸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有删改)

注:①[窜斥]贬逐。②[荒疠]指南蛮瘴疠之地。③[堙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

【丙】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心乐之

A.二人者奇其才 B.凄神寒骨 C.皆若空游无所依 D.一寓诸文

(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一时辈行推仰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二段字字写鱼,对水的描写不着一字。然而其明写鱼,其实写水,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

B.柳宗元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经常在诗文中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正如【乙】文中所说的“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而【丙】诗首句的“凄”字最能体现出他当时的心情。

C.【甲】文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流——潭周围气氛——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从【乙】文可知柳宗元因王叔文政治变革失败,直接被贬至永州。【甲】文正是作者在永州时所写。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5).结合【乙】文中柳宗元的身世经历,再联系【甲】文,试分析【丙】诗中作者会有“春半如秋”之感的原因。

【答案】(1).A

(2).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一时辈行推仰

(3).D

(4).(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 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5).“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可见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革新失败后,被一贬再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可见其心绪凄迷。在甲文中,作者借游山玩水排遣苦闷,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流露出来。而丙诗中“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正是诗人在一场大雨过后,看到眼前落花满地、落叶满庭的萧瑟景象,像极了秋风扫落叶的情景,于是产生“春半如秋”的伤感。

【解析】

(1).

例句乐:以……为乐。

A.意动:以……为奇;

B.使动:使……感到凄凉;

C.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D.无活用现象,寄托;

故选A。

(2).

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为: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故断句为: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一时辈行推仰

(3).

D. 结合“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可见,“直接被贬至永州”表述错误。

故选D。

(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1)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2)妻子:妻子儿女。还:回去。于:到。

(5).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1)乙文中“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讲述柳宗元被贬的经历。“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可见其心绪凄迷;

2)甲文亦为柳宗元被贬时所作,柳宗元借游山玩水排遣苦闷,但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又流露出来;

3)丙诗中“春半如秋”的伤感也是触景伤情。“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正是诗人在一场大雨过后,看到眼前落花满地、落叶满庭的萧瑟景象,像极了秋风扫落叶的情景而触发的情感。

4.

魏咏之

魏咏之,字长道,任城人也。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生而兔缺,有善相者谓之曰:“卿当富贵。”年十八,闻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名医能疗之,贫无行装,谓家人曰:“残丑如此,用活何为!”遂赍数斛米西上,以投仲堪。既至,造门自通。仲堪与语,嘉其盛意,召医视之。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语笑。”咏之曰:“半生不语,而有半生,亦当疗之,且百日邪!”仲堪于是处之别屋,令医善疗之。(甲)咏之遂闭口不语,唯食薄粥,其厉志如此。及去,仲堪厚资遣之。

初为州主簿,尝见桓玄。既出,玄鄙其精神不隽,谓坐客曰:“庸神而宅伟干,不成令器。”竟不调而遣之,(乙)咏之遂闭口不语。及玄篡位,咏之为将军刘裕谋而败之;桓歆寇历阳,咏之率众击走之。义熙初,进征虏将军,后为南蛮校尉。咏之初为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及居显位,亦不以富贵骄人。始为殷仲堪之客,未几竟践其位,论者称之。寻卒于官,其后录其赞义之功,后追封江陵县公,食邑二千五百户,谥曰桓。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咏之初为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及居显位,亦不以富贵骄人。

【答案】

魏咏之当初是平民时,不认为贫贱是耻辱的;等他身居高位后,也不因为富贵高人一等。

【解析】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布衣,平民;以……为,把……认为;及,等到;居显位,身居高位;以,因为。

5.古诗文阅读。

[甲]

蜡日

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注释]诗人写作此诗时,生活贫困,靠朋友周济或借贷度日。

[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丙]

《陶渊明集》序(节选)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①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②。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③志与道污隆④孰能如此乎!

[注释]:①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②莫之与京:没有人能超过他。京,大。③笃:坚定。④污隆:沉浮。污,下降。隆,上升。

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不以无财为病。

【答案】

(1)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2)不认为穷困是病。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平旷:平坦宽广。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2)以:把。为:认为。

6.文言文阅读

游沙湖

(宋)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狮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城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集》,有删改)

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B.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C.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D.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答案】

B

【解析】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寺在薪水城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的意思是: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故选B。

7.

(甲)观书有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①,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获有所闻。

(丙)《送天台陈庭学序》(节选)宋濂

①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②子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将不一而已也。

注:①江边春水:指江中春水满堤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后常以春潮涌动喻指文思勃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答案】

游览之后必定发而为诗,用来记录这些地方景物和时序的变化,由此他的诗艺更加精湛。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既览,游览之后;为,成为;以,来;之,的;于是,因此;其,他的;益,更加;工,精湛。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公起传李公起,名峻,鄞县人。父子静,官侍御,出按辽阳,卒于任。

公起堕地而聋,虽聋,岐嶷①孝悌。发及额,侍御公讣至,号恸无昼,咽枯而嘶,凡五日,水浆不入口,乃更哑。

免丧②,始尽取先世藏书纵读之,手自校雠③,虽凌寒暑,弗倦也。既聋,而问难辨证之路永绝,凡有疑义俱于经史中默自析无所罔殆。

性好客,邮筒走天下,四方学士大夫亦乐趋之。宾主以案,相通以笔。有问奇者,则载纸往。粗及农桑,微如佛老,迨国家所有旂常④典故,户口边疆,叩之必应,咸尽精核。或既书与客,又自寻绎,幽奇毕呈,而终无遗,转更遐畅矣。

晚年尤好种植,奇花异卉,常满阶庭。舍旁有斐园、竹波轩、青罗阁诸胜,咸与客游处。性既宁澹,好学之外,嗜欲益清,反觉口耳为烦面也。行世有《盟鸥集》《郢雪编》《永誉录》《砚史》,凡若干卷。

(选自《虞初新志》)

(注释)①岐嶷(qí yí):形容幼年聪慧。②免丧:守孝期满,除去丧服。③校雠:校勘。④(旂qí)常:王侯的旗帜,借指王侯。

批注一:生已聋,继而又而哑,可怜!

批注二:“弗倦”一词,似乎能让人看到李公起不顾严寒酷暑,始终端坐在书桌边勤奋读书的画面。

(1).参照下面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语

释义方法

词义

叩之必应

查阅字典:①敲打 ②询问③通“扣”,拉住。

(1)

幽奇毕呈

成语积累运用:原形毕露

(2)

青罗阁诸胜

课内知识迁移:“予观夫巴陵胜状”。

(3)

嗜欲益清

根据上下文推测:前句说他性格宁静淡泊,后句说他反而觉得口耳是麻烦。

(4)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凡有疑义俱于经史中默自剖析无所罔殆

(3).做批注是较为常用的阅读方法,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和你对文章的理解,做两处批注。

仿照批注一,任选一处内容,对李公起这一人物做评论性批注。

仿照批注二,在加点词“载纸”和“游处”中任选一处,做想象性批注。

(4).《名人传》中贝多芬有一句名言:“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请结合本文中李公起的身平经历和你的阅读积累,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叩:询问。毕:完全。胜:优美的。清:少,清净。

(2).凡有疑义俱于经史中/默自剖析/无所罔殆

(3).批注一:“性既宁澹,好学之外,嗜欲益清,反觉口耳为烦面也。”李公起性格宁静淡泊,认为口耳是麻烦,他真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批注二:“载纸”仿佛让人看到李公起通过书信为他人答疑解惑的情景;“游处”,似乎能看到李公起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友好相处的场景。

(4).文中李公起生下来就已聋,继而又而哑,但是却饱读诗书,知识渊博,爱种植花草树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淡泊名利。李公起是不寻常的人物,在生理缺陷下仍然能够有所成就。我们生活中海伦·凯勒、霍金、史铁生也是像他这样,有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实现人生的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语词语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有问必答。叩:询问;

(2)原形毕露,意思是指本来面目完全暴露,指伪装被彻底揭开。毕:完全;

(3)“予观夫巴陵胜状”句意:我看那巴陵优美的景色。胜:优美的;

(4)句意:俗世的嗜好欲望越来越少。清:少,清净。

(1).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凡是有疑难问题,全都从经史子集中,自己分析取证,直到不感到迷惑,弄明白为止。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凡有疑义俱于经史中/默自剖析/无所罔殆。

(2)本题考查批注的能力。要读懂全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批注,语言简洁准确。(1)示例:“晚年尤好种植,奇花异卉,常满阶庭。”李公起晚年种花养草,怡情养性,著书立说,真乃奇人!(2)示例:“有问奇者,则载纸往。”中“载纸”仿佛让人看到李公起坐书案一侧,用笔书写沟通,为他人答疑解惑的情景;“舍旁有斐园、竹波轩、青罗阁诸胜,咸与客游处”中“游处”,似乎能看到李公起在斐园等处与朋友一起谈天说地的场景。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贝多芬的这句名言意思是不向命运低头,不屈服。结合文中李公起的生平理解,“公起堕地而聋,虽聋,岐嶷孝悌”,李公起生下来就已聋,后来他听到父亲死亡的消息后,整天嚎啕痛哭,声音就更嘶哑了。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始尽取先世藏书纵读之,手自校雠,虽凌寒暑,弗倦也”,他饱读诗书,知识渊博。“晚年尤好种植,奇花异卉,常满阶庭”“咸与客游处”,他爱种植花草树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淡泊名利;“行世有《盟鸥集》《郢雪编》《永誉录》《砚史》,凡若干卷”,李公起虽然生理有缺陷,但著书立说,有所成就。现实中伟大的科学家霍金、轮椅上的伟大作家史铁生也是像他这样,有着坚强的毅力,扼住命运的咽喉,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创造了人生的价值,唱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9.古诗文阅读。

黄鹤楼自古享有“天下第一楼”之称,阅读下面有关“黄鹤楼”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记

唐•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①,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②,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释)①巃嵸(lòng zōng):高耸的样子。②大荒落:《尔雅》纪年,太岁运行到地支“已”的方位。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镇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②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①1927年春,大革命处于低潮。“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击,找到出路。②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

【答案】

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

【解析】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句重点词语:极:极目遥望;累累:众多的样子;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答案】

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此:这。所以:……的原因。于是:在这”的翻译要准确。

11.

玉海楼藏书记(节选)

[清]孙衣言

玉海云者,言其为世宝贵,而又无所不备也。予家自先大父资政府君,隐居种学,好聚图籍,儿时见先世旧藏,多前朝善本①,丹黄殆遍②,经乱无复存者。予初官翰林,稍益购书,以禄薄不能尽如所欲。

次儿诒让亦颇知好书,乃令恣意购求。十余年间,致书约八九万卷。虽视深宁③所见,未能十之四五,然颇自谓富矣。旧居褊隘,苦不能容。今年春,为次儿卜筑④河上,乃于金带桥北别建大楼,南北相向各五楹⑤。专为藏书读书之所,尽徙旧藏。因取深宁叟所以名书者,以名斯楼。

复取古人读书之法,及我今日藏书之意,具为条约,揭之堂壁。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之志,而能无谬我约,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

短歌赠汪孟慈员外

[清]孙衣言

藏书十万卷,不能疗朝饥。

仕宦二十年,妻孥犹餔糜⑥。

日种梅花夜读史,世间贤者宁有此。

汪侯汪侯勿复愁,荣华富贵东流水。

【注释】①善本:指流传稀少、研究价值高的古籍。②丹黄殆遍:各种书籍几乎都有。③深宁:指王应麟 (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曾编撰类书《玉海》。④卜筑:择地建筑住宅。⑤楹:古代计算房屋的单位。⑥餔糜:吃粥。

(1).小瓯想知道藏书楼为什么起名为“玉海楼”,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原因。

(2).玉海楼大门左右嵌有郭沫若手书对联 “玉成桃李,海涌波澜”,这是为了歌颂孙衣言泽被乡里的功

绩,正如《玉海楼藏书记》中“_________”一句,也传达出温州人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游览玉海楼时,小瓯看到孙家先祖留下的《家训随笔》。请结合《玉海楼藏书记》《短歌赠汪孟慈员外》和以下信息材料(配图中的字影不需阅读),说说孙家是如何做到诗书传家的?

诗书传家

人物

关系

成就

孙镪鸣《家训随笔》

孙祖铎

祖父

九岁能属文,建有“诒善堂”藏书楼。

孙希曾

父亲

弱冠时读书郡城,交友名士。

孙衣言

本人

讲学于瑞安“诒善”祠塾,造就人才甚众。

孙锵鸣

兄弟

学优则仕,仕后则学以致用,一生桃李满天下。

孙诒让

儿子

“朴学大师”,郭沫若称他是“启后承前一巨儒”。

家训:传统社会教诲子孙立身处世的家庭教育形式之一,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记录和反映了中国固有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答案】(1).孙衣言取用了王应麟编撰类书《玉海》的典故,给自己的藏书楼起名;而“玉海”二字的本义,玉指“世间宝贵之物”,海指“无所不具备”;孙衣言希望藏书楼未来能广纳善本。

(2). “乡里后生,……,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或“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 兼济天下 无私奉献

(3). 路口旁,双脚一前一后 城郭坚固 收集 搬走 本来 通过探求汉字造字本的方法,推测汉字本义;再代入文本具体情境中,推测字义。

4.孙家历代广泛收罗书籍,造藏书楼,给子孙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给子孙树立了珍爱书籍、热爱读书的榜样;孙家注重品格修养,孙衣言宁静治学,安贫乐道,为官清廉,虽为官二十载,却依旧清贫;孙家历代祖先重视教育的理念代代相传,从而令孙家人才辈出;诗书遗风帮助孙家后世子孙树立远大理想,并使他们努力向上,成就非凡。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玉海云者,言其为世宝贵,而又无所不备也”“儿时见先世旧藏,多前朝善本,丹黄殆遍”“专为藏书读书之所,尽徙旧藏”,可知,其取名“玉海楼”,因为“玉”指“世间宝贵之物”,“海”指“无所不具备”,并希望藏书楼未来能广纳善本。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文中“乡里后生,……,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都是赞颂孙衣言兼济天下、无私奉献的品行和造福乡里的功绩。

(3).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与探究。

①根据“徙”字的字形,和“聚”“固”的范例,我们可以看出“徙”字造字的本是:路口旁,双脚一前一后;

②根据“固”的字形像盾牌,以及造字本,我们可以推断出“固”字的字义是:城郭坚固;

③句意为:喜欢收藏图书典籍。聚:收集;

④句意为:把所有的书籍都搬来收藏在这里。徙:搬走;

⑤句意为:我本来就不想成为一家的储藏。固:本来;

⑥根据“聚”字的字形、造字本、字义推测,结合例句可以推测字义,根据“徙”“固”的造字本的方法,可以推测汉字本义;再代入文本具体情境中,可以推测字义,反之亦然。

(4).

本题考查对文章和题干中材料的信息提取与分析。由文中“予家自先大父资政府君,隐居种学,好聚图籍,儿时见先世旧藏,多前朝善本,丹黄殆遍”“予初官翰林,稍益购书,以禄薄不能尽如所欲”“次儿诒让亦颇知好书,乃令恣意购求”“为次儿卜筑河上,乃于金带桥北别建大楼,南北相向各五楹。专为藏书读书之所,尽徙旧藏”的语句和表中孙家各代人的成就,可知孙家历代广泛收罗书籍,造藏书楼,给子孙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给子孙树立了珍爱书籍、热爱读书的榜样;根据“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之志,而能无谬我约,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和表中“家训:传统社会教诲子孙立身处世的家庭教育形式之一,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记录和反映了中国固有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讲学于瑞安‘诒善’祠塾,造就人才甚众”可知孙家注重品格修养,孙衣言宁静治学,安贫乐道,为官清廉,虽为官二十载,却依旧清贫;孙家历代祖先重视教育的理念代代相传,从而令孙家人才辈出;根据表中郭沫若对孙诒让的评价,可见,诗书遗风帮助孙家后世子孙树立了远大理想,成就非凡。

12.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戊寅冬,余携竹兜①一、苍头②一,游栖霞,三宿之。山上下左右鳞次而栉比之,岩石颇佳,尽刻佛像,与杭州飞来峰同受黥劓③,是大可恨事。山顶怪石巉岏④,灌木苍郁,有颠僧住之。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日晡,上摄山顶观霞,非复霞理,余坐石上痴对。复走庵后,看长江帆影,老鹳河、黄天荡,条条出麓下,悄然有山河辽廓之感。

一客盘礴余前,熟视余,余晋⑤与揖,问之,为萧伯玉先生,因坐与剧谈,庵僧设茶供。伯玉问及补陀⑥,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悉。《补陀志》方成,在箧底,出示伯玉,伯玉大喜,为余作叙。取火下山,拉与同寓宿,夜长,无不谈之,伯玉强余再留一宿。

(选自张岱《栖霞》)

【注释】①竹兜:有座位而无轿厢的竹制轿子。②苍头:仆人。③黥劓(qíng yì):古代刑罚名。黥,墨刑。劓,割其鼻。④巉岏(chán wán):形容山、石高而尖。⑤晋:进前,向前。⑥补陀:浙江普陀山。

(1).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

(2).请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_

及下船_________

是大可恨事_________

伯玉强余再留一宿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伯玉问及补陀,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悉。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痴”字不是简单的断语,内有其深邃的意蕴。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张岱“痴”的理解。

【答案】(1).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

(2). 消失 等到,到了 遗憾 尽力

(3).(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伯玉问到普陀山,我刚好这一年从普陀山回来,谈论(了解)普陀山非常详尽。

(4).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和栖霞山壮阔的景象并对山上雕刻佛像之事感到遗憾,表现其喜欢自然之趣,追求高洁人格,是为痴景;“独往湖心亭看雪”,偶遇金陵客“强饮三大白而别”兴尽而归,于栖霞遇萧伯玉,相谈甚欢,“再留一宿”,表现其特立独行、率性任真,是为痴行;“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哀愁,是为痴情。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荒诞有奇理”是完整的主谓句,其前后应该断开,“惜”为“可惜”的意思,用在句首,其前面应断开。本句句意为:他与我谈话,言语荒诞但很有奇理,可惜没能一直追问下去。故断句为: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句意为: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绝:消失。

句意为:等到下船的时候。及,等到,到了。

句意为: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很遗憾的事。恨:遗憾。

句意为:伯玉又强留我多住了一宿。强:尽力。

(3).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余,我;大喜,非常高兴;焉得,哪能;更,还。

重点字词:及,到;适,恰好;是,这;悉,详尽。

(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甲文第一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知,这是欣赏大雪美景。由乙文“山上下左右鳞次而栉比之,岩石颇佳,尽刻佛像,与杭州飞来峰同受黥劓,是大可恨事”可知,这是欣赏栖霞山壮阔的景象并对岩石被毁的痴恨。通过这两处美景的观赏,表现了张岱热爱自然美景,追求高尚人格的情趣,是为“痴景”。由甲文“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和乙文“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拉与同寓宿线上实盘配资平台,夜长,无不谈之,伯玉强余再留一宿”可知,表现了张岱与世俗之人迥异,率性而为的特点,是为“痴行”。由甲文第一段“崇祯五年十二月”和第二段“金陵人”,寄托张岱国破家亡的哀痛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是为“痴情”。

句意杨朴句子李公起柳宗元发布于:江苏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Powered by 十大配资平台app下载_可靠的股票配资app推荐下载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